目录
研究争鸣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与《齐桓晋文之事》比较阅读吴振兴;4-6
研习单元特色,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——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熊洁;7-9
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牛积升;10-13
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陈迁;黄丹;14-16
中国革命历史下对鲁迅作品思想的认识——以《阿Q正传》为例陈贞;17-19
由李白《行路难》言说古诗词的古今之境彭孝干;20-22
贾平凹散文《秦腔》的原生态写作蔡小云;23-25
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”句意商榷孙建;26-27
《氓》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林林;28-29
《关雎》的野性与教化意义陆阳;30-31
整本书与节选文的关系及教学处理雷烁;32-33
教材教法
指向审美素养的现代诗教学策略探析胡丹;34-36
从《苏州园林》试探说明文的展开方式王婷婷;37-39
利用叙事学理论教学小说《祝福》甘益丽;40-41
探寻古诗文奥秘,挖掘学生潜力——关于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探究黄颖;42-43
基于深度阅读的古典诗歌教学探究颜霜;44-45
以《醉翁亭记》为例谈文言文教学万钧;46-47
以《岳阳楼记》为例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陶忠胜;48-49
整本书阅读语境下的高中戏剧教学张叶;50-52
语言园地
培养探究意识,发展言语思维——以《约客》教学为例陈光跃;53-55
阅读鉴赏
豁然开朗之窗——“诗眼”所起的点睛之笔黄妍妍;56-58
《枫桥夜泊》里的“霜”王静;59-61
通过细节对比品味人物性格特征叶九辉;62-63
《我看》中我看到了什么……彭芳;64-65
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》的诗情与画意陆荣;66-67
《沁园春·雪》所体现出的情怀与气势纪兰;68-69
诗歌意象图式下的意境构建——以《望岳》为例顾海丹;70-71
《济南的冬天》的美学意蕴高俊奇;72-73
从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,积累学术著作经验——以《乡土中国》为例郭萱;74-75
从叙事空间角度解读《琵琶行》肖春丽;76-77
余光中与席慕蓉的《乡愁》比较赏析罗海萍;78-79
课堂实践
从教育生态学理论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符玲;80-82
基于中职生认知下的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陈国银;83-85
大单元整体学习下的情境创设分析——以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为例张春贵;86-88
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张蕾;89-91
多元教学方法赋能现代诗歌课堂教学——《再别康桥》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究郭荣;92-93
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——以《滕王阁序》为例王恒;94-95
大单元视域下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曹春燕;96-97
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“五味俱全”张怡忱;98-99
用个性化阅读构筑“务本”的课堂教学刘静娴;100-101
教学案例
“一树梅花一放翁”——群诗教学实录刘进进;102-104
《习作中如何写人》课堂实录张曼丽;105-107
叙事学理论下叙事诗的教学设计——以《石壕吏》为例李欣;108-109
写作指导
新文化运动时期写作理念对当下写作的启示李丹;110-112
宏大题材作品如何才能写得有温度、接地气——以茹志鹃的《百合花》为例贺晓青;113-115
师生共写,解码写作时的语言妙用李小燕;116-117
细品生活,看妙笔生花李媛;118-119
专项写作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建构衡益东;120-121
写作的意义和好作文的标准朱汉华;122-123
方法探索
语文教学中的激励艺术臧其申;124-126
通过古诗群文阅读,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刘庆庭;127-129
以《劝学》为例谈教学中的思维启发与开拓李华丽;130-132
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的记忆殷娜;133-135
大众文化视域下该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周晓韵;136-137
巧借古诗文,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蔡欣欣;138-139
高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方法探讨张磊;140-141
网络辅助语文学习共同体,走向“真学习”董环环;142-143
指向读写结合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曾静;144-145
考试评价
多元评价,导引高中生开展名著阅读李王红;146-147
做到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,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盛春玲;148-149
文教随笔
宋词中的中秋节俗文化探寻——以苏轼《水调歌头》为例王著元;150-151
品《社戏》的“戏外之美”郑丽丽;152-153
英雄泪,谁之泪张明全;154-155
再读《离骚》,细品《离骚》之美付曼;156-157
教学就是研究,走好专业之路王志;158-160
欢迎订阅2022年语文教学与研究
2
第十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四项全能奖获得者名单
161